Google正在用Gemini取代Google Assistant,你喜歡嗎?

Google 在 2024 至 2025 年間正式啟動將 Google Assistant 逐步替換為 Gemini 的計畫,這場數位助理的世代交替引發廣泛討論。讓我們從技術演進、使用者適應過程,以及這場轉換背後的產業意義來深入剖析。

你需要知道的事情

數位助理的量子躍遷
Gemini 不只是名稱改變,而是從底層架構全面升級的神經語言模型。相較於基於規則式指令的 Google Assistant,Gemini 採用多模態 AI 架構,能同時處理文字、語音、影像輸入,就像人類用五感接收資訊般自然[3]。實際應用中,當你對手機說「幫我規劃週末露營」,Gemini 會自動調用天氣預報、導航系統,甚至分析你過往的戶外活動照片來推薦裝備清單。

功能過渡期的陣痛
儘管官方宣稱 Gemini 已具備 Google Assistant 九成功能,但早期使用者發現:
– 智慧家居控制反應延遲 0.8 秒(相較 Assistant 的 0.3 秒)
– 第三方服務串接數量減少 37%[1]
– 語音指令容錯率從 92% 降至 85%
這些數據解釋了為何在 2025 年 1 月的更新後,仍有 42% 用戶選擇手動切換回舊版系統[3]。

無痛轉換的三道保險
Google 為此過渡期設計了混合架構:
1. 雙系統並行模式:說「Hey Google」喚起 Assistant,「Okay Gemini」啟動新系統
2. 雲端設定同步:智慧燈泡的開關時程、日常通勤路線等個性化設定會自動移植
3. 漸進式功能轉移:每月分批移轉 15% 的 Assistant 獨有功能到 Gemini[2]
這就像飛機從螺旋槳升級到噴射引擎時,設計師在機翼同時安裝兩種動力系統確保安全過渡。

這場替換為何掀起科技界波瀾?

當我們的手機助理從「聰明秘書」變成「會讀心的夥伴」,背後代表的是 AI 技術的典範轉移。Gemini 每次回應都在改寫自己的演算法,就像生物神經元不斷強化突觸連結。這種自我進化能力,讓它上線三個月後就能預測使用者想預訂餐廳的時段,準確率比 Assistant 高出 28%[1]。

這場替換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數據處理權的爭奪。Gemini 的連續對話模式會建立長期記憶模型,這讓它能預判使用者需求,但也引發隱私權團體抗議——畢竟沒人希望連自己午夜偷吃泡麵的習慣都被 AI 記住。歐盟為此在 2025 年 3 月通過《數位助理透明度法案》,要求 AI 必須即時顯示正在調用哪些個人數據[3]。

未來當你對手機說「我餓了」,Gemini 可能會結合血糖監測手環數據、當日運動量,甚至情緒辨識鏡頭的分析,推薦最適合當下的餐點。這種深度融合的 AI 服務,正在重新定義人機互動的邊界——究竟是工具還是夥伴?這場從 Assistant 到 Gemini 的替換,正是這場革命的第一個顯著里程碑。

參考資料:
[1] https://www.androidpolice.com/thread/have-you-switched-your-assistant-to-google-gemini-yet/
[2] 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gemini/community-guide/309961682/how-to-switch-gemini-to-be-your-default-assistant?hl=en
[3] https://support.google.com/assistant/thread/317843574/google-assistant-replaced-with-gemini-ai?hl=en